《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查古籍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麻症属阳身宜温.身不温暖有灾 .首尾不温非美候.变症一见谒阎君.
头温脚冷症候逆.初出见之且莫急.正出正收脚仍冷.纵有神方也无益.
遍身发热麻之常.若不发热苦难当.收后下体冷过膝.此为肾败治无方.
四肢身体冷如雪.初热见之毒难出.正收收后逢斯症.脾胃败坏死可决.
痘症头温足冷为顺.如麻见头温足冷之症.则为逆候.然而麻症有下体冷者.亦有顺逆.但有先后之分耳.何则.麻之为症.上膈主之.必从头上热至脚.其初热时.上身壮热.下体及脚凉冷.必须壮热至足.麻方得出.故初发热之时.下体及脚凉冷.此为顺候.若出后及正收之时.则上身下体.俱以不冷为佳.此时下体冷者.则为逆候.至于麻收之后.则宜遍体温凉如常.倘有麻收之后.虽遍身温凉如常.独下体厥冷过膝上止者.此为肾败.不治之症.若初出之时.腰以下不热.毒不能透.而反渐收者.亦为逆候.急当温养脾肾.或有得生者.温脾如白芍药、炙甘草之类.果仁、白术等味.在所宜禁.养肾如熟地黄、当归之属.杜仲、枸杞等味.又在所必忌.只可用养阴汤.(见三十二条)去麦冬、元参、薄荷、荆芥、川芎.加炙甘草.以补其脾、养其肾耳.夫麻乃肺胃邪热所发.本属于阳.故四肢身体常宜温暖.若四肢身体反冷如冰者.则是大逆症矣.若初出正出之时.四肢身体冷如冰者.则毒不得透.而麻必渐收.若正收及收后.肢体冷如冰者.此乃脾胃败坏.气血大虚.毒必不尽.定不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