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肺脉浮兼实.咽门燥又伤.大便难且涩.鼻内乏馨香.实大相兼滑.毛焦涕唾粘.更知咽有燥.
火盛夏宜砭.沉紧相兼滑.仍闻咳嗽声.微浮兼有散.肺脉本家形.溢出胸中满.气泄大肠鸣.弦冷肠中结.芤〔暴痛无成〕(为失血荣).
暴痛无成.是不痛也.洁古解得之.解作痛者又非.改为失血为当.
沉细仍兼滑.应知是骨蒸.皮毛皆总涩.寒热两相承.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肺脉浮兼实.咽门燥又伤.大便难且涩.鼻内乏馨香.实大相兼滑.毛焦涕唾粘.更知咽有燥.
火盛夏宜砭.沉紧相兼滑.仍闻咳嗽声.微浮兼有散.肺脉本家形.溢出胸中满.气泄大肠鸣.弦冷肠中结.芤〔暴痛无成〕(为失血荣).
暴痛无成.是不痛也.洁古解得之.解作痛者又非.改为失血为当.
沉细仍兼滑.应知是骨蒸.皮毛皆总涩.寒热两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