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查古籍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湿热,相火病多,土火病多。气常有余,血常不足。肥人血多、湿多;瘦人气实、热多。白者,肺气弱,血不足;黑者,肾气有余,忌黄 。热伤血,不能养筋,故为拘挛;湿伤筋,不能束骨,故为痿弱。
气属阳,无寒之理,下用补相间;劳病忌寒药,此东垣之旨也。寒不得热,是无火也;热不得寒,是无水也。肺痈,非吐不可。
辛苦、饥饱,疼痛皆伤血。服药之力峻,须用酸收。指甲卷,是血少不养筋。身如被打,湿伤血也;亦有血虚而痛。腑病责脏用,脏病责腑用。气血弱,远枳壳,以其损气也;血盛忌丁香,以其益气也。
治病先调气。病分气血阴阳。昼增夜静,是阳气病,而血不病;夜增昼静,是阴血病,而气不病。夜静日恶寒,是阴上溢于阳;日夜并恶寒,是阴部大盛,兼有其阳,当泻其寒、峻补其阳。夜静日热,是阳盛于本部;日静夜恶寒,是阴盛于本部。日安夜躁烦,是阳气下溜于阴中,当泻其阳,峻补其虚;日恶寒夜烦躁,为阴阳交,饮食不入,必死。伤寒、中暑,与伤饮食一般。人火正治,诸龙火反治。
诸病有郁,治之可开。恶心,有热,有痰,有虚。悲者,火乘金。阳绝则阴亏,阴气若盛,阳无暴绝之理。虚劳,不受补者死。诸病发热者,风、寒、暑、湿、燥、火七情,皆能发热。寒湿同性,火燥同途,非也。寒宜温之,湿宜燥之,火宜降之、凉之,燥宜润之。诸病寻痰火,痰火生异证。
诊脉、观形、察证,三者殊途,不可执一。
诸病先睹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