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脉因证治》 十二、疸

    作者: 朱丹溪

    脉证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皆发黄。脉沉乃阳明蓄热,喜自汗。汗出入水,热郁身肿,发热不渴,名黄汗。脉紧数,乃失饥发热,大食伤胃,食则腹满,名谷疸。数为热,热则大食;紧为寒,寒则腹满。脉浮紧,乃因暴热浴冷水,热伏胸中,身面目悉如金色,名黄胆。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者,必小便难,欲作谷疸。脉沉弦或紧细,因饮酒百脉热,当风入水,懊 心烦足热,名酒疸。其脉浮欲呕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脉浮紧,乃大热交接入水,肾气虚流入于脾,额黑,日晡热,小腹急,足下热,大便黑,时溏,名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脉寸口近掌无脉,口鼻冷,不治。其病身热,一身尽痛,发黄便涩。

    内热入水,湿热内郁,冲发胃气。病虽有五,皆湿热也。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愈。假令脉浮,以汗解之;如便通汗自,当下之愈。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为差,反剧者难治。治法以疏湿、利小便、清热或汗之,五苓加茵陈、连类。

    茵陈栀子汤茵陈(一两,去茎) 大黄(半两) 山栀(十个)

    豆豉汤下

    五苓散热加苦参;渴加栝蒌根;便涩加葶苈;素热加黄连。

    茵陈蒿汤治黄胆,寒热不食,食则头眩,心胸不安者是。

    滑石石膏丸治女劳疸。证见题下。

    滑石石膏研末下,粥饮,例利则止。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
  • 作者:
    吴谦
  • 作者:
  • 作者:
    史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