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自汉以前。方书初无痘疥。至拓拔魏时始有之。肤病初得之。憎寒发热。身体疼痛。伤寒无异。
或有发如疟者。但鼻冷验为痘疥。最忌以药泻之。致毒瓦斯攻里。难起靥子。陈文仲方甚详。
或痘疥出三日四日后。遍身稠密以成水泡。大便自固。别无所犯。疮忽尽陷。凹作小孔。如章巨脚。此非病于不发。盖疮出既多。血气尚少。不足以发之。宜以药滋养其血。血气既复疮不患不起。宜千金内补散。去防风桔梗。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自汉以前。方书初无痘疥。至拓拔魏时始有之。肤病初得之。憎寒发热。身体疼痛。伤寒无异。
或有发如疟者。但鼻冷验为痘疥。最忌以药泻之。致毒瓦斯攻里。难起靥子。陈文仲方甚详。
或痘疥出三日四日后。遍身稠密以成水泡。大便自固。别无所犯。疮忽尽陷。凹作小孔。如章巨脚。此非病于不发。盖疮出既多。血气尚少。不足以发之。宜以药滋养其血。血气既复疮不患不起。宜千金内补散。去防风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