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帝曰∶外障者,肝中得病;内障者,胆中用药。外障肝上有膜,先令吃药去膜,然后用点药;内障者,胆上有膜,胆汁热枯,用药调理,唤作青风内障,虚则补之。二十以上,三十以下,凉药多不妨。五十以上,七十以下,宜用温药。赤眼、毒眼,须用治心肺血气之药。审其虚实,解心肺气,先宜解,后点洗。及患翳膜,眼睛不疼痛,不用宣解。妇人血气,先治头风,然后治眼,非俗说之谈。
凡人患眼,皆因酒色思虑,忧愁悲哭,食毒咸酸,致令血气不均,肝气损动。调理肝肺,则用药明矣。
《本草从新》(公元 1757 年)清.吴仪洛(遵程)着。 十八卷。以《本草备要》为依据,一部分照旧,一部分增改,较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着。四卷。 选择临床常用药 460 种,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论述扼要。
帝曰∶外障者,肝中得病;内障者,胆中用药。外障肝上有膜,先令吃药去膜,然后用点药;内障者,胆上有膜,胆汁热枯,用药调理,唤作青风内障,虚则补之。二十以上,三十以下,凉药多不妨。五十以上,七十以下,宜用温药。赤眼、毒眼,须用治心肺血气之药。审其虚实,解心肺气,先宜解,后点洗。及患翳膜,眼睛不疼痛,不用宣解。妇人血气,先治头风,然后治眼,非俗说之谈。
凡人患眼,皆因酒色思虑,忧愁悲哭,食毒咸酸,致令血气不均,肝气损动。调理肝肺,则用药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