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大小便时时审看。小便如米泔或澄停,少顷变作泔浊,此脾胃湿热也,若大便泔白色,或如鱼冻,或带红,或色黄黑,此积滞湿热也,宜理脾消滞,清中宫,去湿热,节饮食。若忽然变青,此是变蒸也,不必用药;若久不愈,用补脾制肝药一、二服,亦不宜多用。
愚按小便如泔,或大便泔白,宜用肥儿丸;若积滞黄黑,宜用四君子加黄连、木香;若色青日久不复,或兼泄泻,或兼腹痛,当用六君子加木香、芍药;若肌体色黄,小便不利,发黄脱落,鼻下疮痍,嗜土,少食,大便青褐色者,须用栀子茯苓汤。(详见治疳要药下。)
《本草从新》(公元 1757 年)清.吴仪洛(遵程)着。 十八卷。以《本草备要》为依据,一部分照旧,一部分增改,较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着。四卷。 选择临床常用药 460 种,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论述扼要。
小儿大小便时时审看。小便如米泔或澄停,少顷变作泔浊,此脾胃湿热也,若大便泔白色,或如鱼冻,或带红,或色黄黑,此积滞湿热也,宜理脾消滞,清中宫,去湿热,节饮食。若忽然变青,此是变蒸也,不必用药;若久不愈,用补脾制肝药一、二服,亦不宜多用。
愚按小便如泔,或大便泔白,宜用肥儿丸;若积滞黄黑,宜用四君子加黄连、木香;若色青日久不复,或兼泄泻,或兼腹痛,当用六君子加木香、芍药;若肌体色黄,小便不利,发黄脱落,鼻下疮痍,嗜土,少食,大便青褐色者,须用栀子茯苓汤。(详见治疳要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