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歌】何故令人成嗳气,盖缘痰火乘于胃。治痰星夏共陈皮,治火黄连石膏辈。
【论】嗳气者,胃中有火、有痰、有食、有气,南星、半夏、软石膏、炒黑山栀子、香附,或丸或煎服。
又云∶痰条下,食积热,噫气吞酸证,火气冲上,多作嗳气,黄芩为君,南星、半夏、陈皮为佐,热多再加青黛、山栀子、栝蒌仁,或润下丸。
润下丸(方见痰证。)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歌】何故令人成嗳气,盖缘痰火乘于胃。治痰星夏共陈皮,治火黄连石膏辈。
【论】嗳气者,胃中有火、有痰、有食、有气,南星、半夏、软石膏、炒黑山栀子、香附,或丸或煎服。
又云∶痰条下,食积热,噫气吞酸证,火气冲上,多作嗳气,黄芩为君,南星、半夏、陈皮为佐,热多再加青黛、山栀子、栝蒌仁,或润下丸。
润下丸(方见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