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明医指掌》 瘀血

    作者: 皇甫中

    达按∶跌扑损伤,或被人打踢,或物相撞,或取闪肭,或奔走努力,或受困屈,或发恼怒,一时不觉,过至半日或一、二、三日而发者有之,十数日或半月、一月而发者有之。一般寒热交作,其心胸、肋下、小腹满痛,按之手不可近者,此有瘀血也。或一时伤重,就发寒热,瘀血上冲,则昏迷不醒,如死之状,良久复苏。轻则复元活血汤,重则桃仁承气汤主之,量其元气,下其瘀血则愈。在上者,宜饮韭汁,切不可饮冷水,血见寒则凝,但一丝血入心即死。若医家不识,见其寒热胀满,罔察其痛处,若有痛肿,手难近,按其脉芤涩,或数,以明之。盖肝为血海,凡有瘀血,必蓄积于心胸、胁下,或小腹之分,乃肝部也。心主血,肝藏血,脾为之流,但小便如常者,蓄血证也。内伤瘀血证,必自汗。

    复元活血汤

    治瘀血留于胸胁腹肚,疼痛不可忍。

    柴胡(上) 花粉 当归(中) 红花 甘草(下) 大黄(上,酒浸) 穿山甲(炮) 桃仁(中,酒浸,研如泥)

    上,用水一盏,酒半盏,煎一盏,加桃仁泥,再煎至八分,温服,以利为度。

    桃仁承气汤

    治蓄血胀满,大实大痛,手不可近者。

    桃仁 大黄 芒硝(上) 甘草(下) 桂枝(中) 加∶丹皮(上) 枳壳(中)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至一盖,入大黄一、二沸,再下芒硝,一沸,热服,取下黑物。

    外有热加柴胡。在上,加桔梗(中)、苏木。在下,加牛膝(中)。两胁并小腹硬满痛者,加青皮(中)、川芎(中)、归尾(上)、芍药(中)。痛甚,加玄胡索、红花。血未下,加童便、姜汁少许。血证若头面、身黄者,姜渣绢裹擦之,其黄自退矣。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