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饮食入,湿从内生,二陈汤加苍术、白术,平胃散。饮食内伤停湿,胸满肿胀,发黄,茵陈五苓散,实者舟车丸。
若饮酒动湿,升而汗之,解酲汤。
二陈汤(方见痰饮。)
四苓散
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按∶经曰∶湿胜则濡泄,故湿生于内者,令人水泄。湿并于膀胱,故小便不利。白术性燥,燥则健脾。茯苓本淡,淡能渗湿。猪苓有渗而无补。泽泻润下而兼渗。丹溪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以此方主之。
加桂名五苓散,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土湿太过,腹胀不食者主之。
苍术(君,米泔浸) 浓朴(臣,姜汁炒) 陈皮(臣) 甘草(佐,炒)
按∶经曰∶谷气通于脾。今山岚瘴气,谷气也,令人不服水土而腹胀,是土湿太过也,故用苍术燥湿为君。
浓朴、陈皮宽中泄气为臣。甘草和诸药为佐。湿气去,则胃气平矣。
上为末,每服五钱,姜、枣煎服。
葛花解酲汤(方见内伤条。)
导水丸
主泻湿热,通利二便。必高燥之地,黑瘦之人,膏粱之家,热燥之病,服之切当。若下湿之地,肥白之人,淡食之家,寒湿之病,犹未当也。
大黄 黄芩(各一两) 牵牛 滑石(各四两)
上为细末,水丸,如绿豆大,温水下二十丸,日三服。
舟车丸
治湿胜气实。
大黄(二两) 甘遂 大戟 芫花 青皮 陈皮(各一两) 牵牛(头末四两) 木香(五钱)
上为细末,水丸,白汤送下,随病加减。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饮食入,湿从内生,二陈汤加苍术、白术,平胃散。饮食内伤停湿,胸满肿胀,发黄,茵陈五苓散,实者舟车丸。
若饮酒动湿,升而汗之,解酲汤。
二陈汤(方见痰饮。)
四苓散
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按∶经曰∶湿胜则濡泄,故湿生于内者,令人水泄。湿并于膀胱,故小便不利。白术性燥,燥则健脾。茯苓本淡,淡能渗湿。猪苓有渗而无补。泽泻润下而兼渗。丹溪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以此方主之。
加桂名五苓散,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土湿太过,腹胀不食者主之。
苍术(君,米泔浸) 浓朴(臣,姜汁炒) 陈皮(臣) 甘草(佐,炒)
按∶经曰∶谷气通于脾。今山岚瘴气,谷气也,令人不服水土而腹胀,是土湿太过也,故用苍术燥湿为君。
浓朴、陈皮宽中泄气为臣。甘草和诸药为佐。湿气去,则胃气平矣。
上为末,每服五钱,姜、枣煎服。
葛花解酲汤(方见内伤条。)
导水丸
主泻湿热,通利二便。必高燥之地,黑瘦之人,膏粱之家,热燥之病,服之切当。若下湿之地,肥白之人,淡食之家,寒湿之病,犹未当也。
大黄 黄芩(各一两) 牵牛 滑石(各四两)
上为细末,水丸,如绿豆大,温水下二十丸,日三服。
舟车丸
治湿胜气实。
大黄(二两) 甘遂 大戟 芫花 青皮 陈皮(各一两) 牵牛(头末四两) 木香(五钱)
上为细末,水丸,白汤送下,随病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