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平.主辟不祥,治风眩、风虚、五劳、七伤,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生太山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马间为之使.得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麦门冬共治五脏.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本经》原文∶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味甘,平.主辟不祥,治风眩、风虚、五劳、七伤,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生太山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马间为之使.得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麦门冬共治五脏.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本经》原文∶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