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祖国的医学认为,人的生、长、壮、老、死亡均与肾气密切相关,甚至起着主导作用。肾气充盛人就处在生机勃勃的青壮年时代,肾气虚衰,人就变老,甚至年龄未到便老态龙钟。这是因为肾藏元气,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恨,生命之门。肾气充,元气盛,正气就强,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正常。肾气衰,元气弱,正气虚,机体免疫功能也就减退。临床检验证实,肾虚患者,多有免疫功能低下,特别表现于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
上述肾气盛衰的论点与免疫的关系还为现代科学所提示;免疫中枢器官—胸腺的发育、衰退、萎缩与年龄呈平行的相关性。几乎与肾气盛衰完全相一致。因此中医的肾气可包括主导细胞免疫的胸腺功能,根据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免疫学的研究表明,免疫组织的衰退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调节的失常,均与机体衰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肾气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对防止早衰和预防、推迟某些老年性病理性衰老的发生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许多服用中医的培元补肾药:如灵芝、黄精、山茱萸、枸杞、菟丝、地黄、玉竹、首乌、肉苁蓉、肉桂、鹿茸、紫河车、人参、黄芪等,均具有抗老延寿的功效。上述中药的抗衰老作用,不仅是它们具有激发增强免疫的效应,更重要的是调节免疫的功能。但必须指出,根据中医“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理论,在补肾的同时要注意健脾,对脾虚者应以补脾为先,因为脾虚也影响免疫功能,一些正气健脾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等也能增强T细胞的功能。此外,培元补肾药对身体壮实、本元不虚者则不起作用,基至有害,故肾虚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