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病即青光眼。多因真阴亏耗,阴虚阳亢,气血不和引起。主要症状是瞳孔散大,色呈淡绿,视物不清,常见灯火呈红线色圆晕。急性发作时每伴有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眼睑肿胀,眼球充血。急性期缓解后,视力大减。本病容易复发,逐次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失明。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本病即青光眼。多因真阴亏耗,阴虚阳亢,气血不和引起。主要症状是瞳孔散大,色呈淡绿,视物不清,常见灯火呈红线色圆晕。急性发作时每伴有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眼睑肿胀,眼球充血。急性期缓解后,视力大减。本病容易复发,逐次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