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痈疽生于颈项耳后乳突后的部位,左名“夭疽”,右名“锐毒”。均属足少阳胆经的病,是由胆经郁火凝结所致。因该处肌肉甚少,又近于头部,火毒容易扩散,若治疗延误,可发生多种凶险的症状。初起时状如黍粒,渐肿如瓜,坚硬平塌,皮色紫暗,疼痛甚剧。经治疚后,若能转为红肿而穿溃者为顺,预后较好;若经久坚硬,皮色发黑,疮形下陷者为逆,多属危证。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痈疽生于颈项耳后乳突后的部位,左名“夭疽”,右名“锐毒”。均属足少阳胆经的病,是由胆经郁火凝结所致。因该处肌肉甚少,又近于头部,火毒容易扩散,若治疗延误,可发生多种凶险的症状。初起时状如黍粒,渐肿如瓜,坚硬平塌,皮色紫暗,疼痛甚剧。经治疚后,若能转为红肿而穿溃者为顺,预后较好;若经久坚硬,皮色发黑,疮形下陷者为逆,多属危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