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指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多由湿痰流聚而成,结块多少不一,不红不肿,不硬不痛,用手触摸,如同果核状软滑而能移动,一般不会化脓溃破。痰核大多生于颈、项、下颔部,亦可见于四肢,肩背。生于身体上部的多兼风热,生于身体下部的多兼湿热。即“臖核”。
《景岳全书》(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着。六十四卷。包括医论、诊断、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等。主张人的生气以阳为生,阳难得而易失,既失而难复,所以主张温补。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指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多由湿痰流聚而成,结块多少不一,不红不肿,不硬不痛,用手触摸,如同果核状软滑而能移动,一般不会化脓溃破。痰核大多生于颈、项、下颔部,亦可见于四肢,肩背。生于身体上部的多兼风热,生于身体下部的多兼湿热。即“臖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