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胎症∶谓胎热、胎寒、胎黄、胎肥、胎弱是也。胎热者,初生旬日之间,目闭色赤,眼胞肿,啼叫惊烦,壮热溺黄。此在胎中受热,及膏粱内蕴,宜用清胃散之类。胎寒者,初生百日内,或手足挛屈,或口噤不开,此在胎母过食生冷,或感寒气,宜用五味异功散之类。
胎黄者,体目俱黄,小便秘涩,不乳啼叫,或腹膨泄泻,此在胎母过食炙 辛辣,致生湿热,宜用生地黄汤之类,热盛者,泻黄散之类。胎肥者,肌肉禀浓,遍身血色,弥月后渐瘦,五心烦热,大便不利,口吻流涎,此受母胃热所致也。乳母服大连翘饮,儿用浴体法,以疏通其腠理。胎弱者面无精光,肌体瘦薄,身无血色,大便白水,时时哽气,目无精神,亦宜用浴体法。
消风散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颤动,耳若蝉鸣,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目涩昏困。
白茯苓 芎 羌活 荆芥穗 防风 藿香叶 白僵蚕(炒,去丝嘴) 蝉蜕(微炒) 甘草 浓朴(去皮,姜汁制) 陈皮(炒)
上为末,每服半钱,茶清或薄荷汤调下,荆芥汤亦可。
生地黄汤治妊娠食酒面,五辛积热,小儿生下,遍体面目皆黄也。乳母仍忌酒面五辛等物。
生地黄 芍药 川芎 当归(各等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产妇服,仍滴儿口数滴。
大连翘饮(方见噤风撮口)
泻黄散(方见脾脏)
清胃散
异功散(二方见内钓)
浴体法(方见发搐)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小儿胎症∶谓胎热、胎寒、胎黄、胎肥、胎弱是也。胎热者,初生旬日之间,目闭色赤,眼胞肿,啼叫惊烦,壮热溺黄。此在胎中受热,及膏粱内蕴,宜用清胃散之类。胎寒者,初生百日内,或手足挛屈,或口噤不开,此在胎母过食生冷,或感寒气,宜用五味异功散之类。
胎黄者,体目俱黄,小便秘涩,不乳啼叫,或腹膨泄泻,此在胎母过食炙 辛辣,致生湿热,宜用生地黄汤之类,热盛者,泻黄散之类。胎肥者,肌肉禀浓,遍身血色,弥月后渐瘦,五心烦热,大便不利,口吻流涎,此受母胃热所致也。乳母服大连翘饮,儿用浴体法,以疏通其腠理。胎弱者面无精光,肌体瘦薄,身无血色,大便白水,时时哽气,目无精神,亦宜用浴体法。
消风散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颤动,耳若蝉鸣,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目涩昏困。
白茯苓 芎 羌活 荆芥穗 防风 藿香叶 白僵蚕(炒,去丝嘴) 蝉蜕(微炒) 甘草 浓朴(去皮,姜汁制) 陈皮(炒)
上为末,每服半钱,茶清或薄荷汤调下,荆芥汤亦可。
生地黄汤治妊娠食酒面,五辛积热,小儿生下,遍体面目皆黄也。乳母仍忌酒面五辛等物。
生地黄 芍药 川芎 当归(各等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产妇服,仍滴儿口数滴。
大连翘饮(方见噤风撮口)
泻黄散(方见脾脏)
清胃散
异功散(二方见内钓)
浴体法(方见发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