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水郁,是指水气郁滞于内;折,是调节制约之意。调节制约的根本在于肾。与肾有关的水气郁滞,例如肾阳衰微,症见颜色苍白,头晕眼花,腰部酸痛,四肢发冷,小便短少,浮肿自头面开始,延及下半身,长期不退,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可用“温肾利水”法;或肝肾阴虚,症见轻度浮肿,头晕,面红升火,眼花耳鸣,腰脚酸痛,咽干,夜间睡眠较差,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弦细,须用“滋养肝肾”法。此外,如“汗法”、“逐水法”、“利小便法”等,也属于“水郁折之”的范围。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水郁,是指水气郁滞于内;折,是调节制约之意。调节制约的根本在于肾。与肾有关的水气郁滞,例如肾阳衰微,症见颜色苍白,头晕眼花,腰部酸痛,四肢发冷,小便短少,浮肿自头面开始,延及下半身,长期不退,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可用“温肾利水”法;或肝肾阴虚,症见轻度浮肿,头晕,面红升火,眼花耳鸣,腰脚酸痛,咽干,夜间睡眠较差,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弦细,须用“滋养肝肾”法。此外,如“汗法”、“逐水法”、“利小便法”等,也属于“水郁折之”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