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指疾病反映在色泽上的变化,诊断上以面部色泽为主。病色有善恶之分,不论出现何种颜色,皆以明润含蓄为佳,称为“善色”,一般表示病情较轻或预后较好;若颜色显露枯槁不泽,称为“恶色”,一般表示病情较里,预后不良。参见“色诊”、“五色主病”各条。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指疾病反映在色泽上的变化,诊断上以面部色泽为主。病色有善恶之分,不论出现何种颜色,皆以明润含蓄为佳,称为“善色”,一般表示病情较轻或预后较好;若颜色显露枯槁不泽,称为“恶色”,一般表示病情较里,预后不良。参见“色诊”、“五色主病”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