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名词词典》 七损八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看重论述男女生长发育以至衰老的生理过程,并以此与预防早衰相联系。历代注家对此解说不一,如:七为阳数,八为阴数。损即消,益即长;阳不宜消,阴不宜长,反之则病。故能知七损八益,察其消长之机,则阳气旺盛不受阴邪侵袭,阴阳可以调和(《内经知要》)。阳常有余,故须损;阴常不足,故须益。明白这个道理,就要避免亏损阴精,才可阴阳调和,以防早衰。(张志聪注)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二七”开始月经来潮,以后按月经血盈满,就来月经,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为“七可损”;男子“二八”精气溢泻,如因房事而泄精,当益精,为“八可益”(王冰注)。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吴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