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山药(图缺)
清肺脾之余热.论出前贤.治风气与虚劳.方由金匮.(山药一名薯蓣.虽处处皆有.亦以怀产者为胜.色白.味甘.性平.略带苦涩.入脾肺两经.能养胃健脾.益肺阴.固肾脱.凡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肾虚遗滑等证.皆可用之.不寒不燥.为补虚羸之药品.但性偏腻涩.如脾虚湿胜之人.则不可用.山药之能入肾者.因其味涩.涩可固脱.止泄泻遗滑等证.故类及于肾耳.毕竟非肾之正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