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指精、气、神。又称“三奇”。这套理论被用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认为“三宝”是生命现象的产生及其变化的根本。这是前人受道家思想影响而借用的术语,应另释其义意。实际上,精神的活动是有物质基础的,精为气之母(即气产生于精),精的化生赖干气,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故精、气、神三者关系非常密切,存则俱存,亡则俱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所以精、气、神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故名。参见“精”。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指精、气、神。又称“三奇”。这套理论被用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认为“三宝”是生命现象的产生及其变化的根本。这是前人受道家思想影响而借用的术语,应另释其义意。实际上,精神的活动是有物质基础的,精为气之母(即气产生于精),精的化生赖干气,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故精、气、神三者关系非常密切,存则俱存,亡则俱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所以精、气、神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故名。参见“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