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性热有毒,入肺脾二经。主冷气咳逆,心腹邪气,风寒湿痹,症瘕积聚霍乱转筋,留饮宿食,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堪辟瘟疫,可洗漆疮。微炒能出汗。去黄谷用。
按∶蜀椒辛宜肺部,热宜脾家,故并入之。证属寒凝,诚为要剂。然过于行散,多服令人乏气,且发热疾,闭口者能杀人,不可不慎。
雷公云∶一名南椒,凡使须去目及闭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须酒拌,令湿蒸,从巳至午放冷。又制法微炒出汗,投器中舂之,取红皮,去黄谷,密收器中任用也。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味辛,性热有毒,入肺脾二经。主冷气咳逆,心腹邪气,风寒湿痹,症瘕积聚霍乱转筋,留饮宿食,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堪辟瘟疫,可洗漆疮。微炒能出汗。去黄谷用。
按∶蜀椒辛宜肺部,热宜脾家,故并入之。证属寒凝,诚为要剂。然过于行散,多服令人乏气,且发热疾,闭口者能杀人,不可不慎。
雷公云∶一名南椒,凡使须去目及闭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须酒拌,令湿蒸,从巳至午放冷。又制法微炒出汗,投器中舂之,取红皮,去黄谷,密收器中任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