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肺经。泻肺金、疗诸风,开结气,理目痛。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解附子毒。
按∶防风辛走肺,为升阳之剂,故通疗诸风。气之结者,肺之疾也。目之痛者,风之患也,宜并主之。东垣云∶卑贱之卒,听令而行,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能泻上焦,元气虚者不概用,今人类犯此弊。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肺经。泻肺金、疗诸风,开结气,理目痛。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解附子毒。
按∶防风辛走肺,为升阳之剂,故通疗诸风。气之结者,肺之疾也。目之痛者,风之患也,宜并主之。东垣云∶卑贱之卒,听令而行,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能泻上焦,元气虚者不概用,今人类犯此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