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老年食养食疗》 九、老年人宜补钙

    补钙,对老年人来说很重要。因为骨在生成以后仍在继续不断地新陈代谢。人到中年以后,体内容易发生钙质代谢障碍,这种代谢平衡的紊乱,可导致骨质疏松症,因而对外来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大约有15%患有骨质疏松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此病发生的迟早及速度,与从食物中摄入的钙量多少有直接关系。若每天能保证人体正常钙的需要量,骨质疏松的发生就会晚些、慢些。据营养学家调查表明:我国中老年人从食物中摄取的钙质,一般都未达到实际需要量(每天800~1000毫克)。因此,需要经常补充钙质。同时,也应补充维生素D。老年知识分子,由于长期坐办公室,缺少日照,容易发生下肢酸痛、乏力,进而渐发展至全身骨痛,腰背痛等。因此,除应从食物中补充一定数量的钙和维生素D外,还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并应选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等。

    老年人补充钙质、除能增强体质,防治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外,在防治其它疾病方面也有实际意义。美国一位心血管专家说:世界上已有多次研究证实,钙的降血压作用明显可靠,可用来防治高血压,对于边缘高血压更有裨益。每天摄入1000毫克的钙,可使妇女的舒张压下降约6%,男子下降约9%,并能预防动脉硬化和其它疾病。钙离子还可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血钙过低可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神经细胞过度敏感,使人容易冲动,因此,缺钙者难制怒。正处于更年期的中老年人,受体内激素影响,情绪不稳定,若体内钙不足更会加重情绪波动,增加精神痛苦,所以,人到中年以后就需多供给含钙丰富及易于吸收的食物。这类食物有乳类、豆类、水果及蔬菜、海带、紫菜、虾皮、芝麻酱等。每天钙的供给量不宜低于1000毫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张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作者:
  • 作者:
    李时珍
  • 作者:
    赵学敏
  • 作者:
    叶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