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老年食养食疗》 (十一)松子

    松子,又名松子仁、海松子、新罗松子,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从古至今,人们普遍喜食。明代的《本草经疏》中指出,“松子味甘补血。血气充足,则五脏自润,发黑不饥。仙人服食,多饵此物。故能延年,轻身不老”。故被誉为“长生果”。

    据现代科学分析证实,松子仁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每百克可食部含蛋白质16.7克,脂肪63.5克,碳水化合物9.8克,钙78毫克,磷236毫克,铁6.7毫克。松子中的脂肪成分主要为亚油酸、亚麻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有软化血管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老年人常食用松子,有防止因胆固醇增高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另外,松子中含磷较为丰富,对人的大脑神经也有益处。

    松子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历代“本草”均有论述。如《开宝本草》认为,松子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散水气,调五脏,不饥”。《本草纲目》认为,松子能“润肺,治燥结咳嗽”。据历代医药文献资料记载,松子又常被中医用作滋补强壮药物使用。它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便秘、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和头晕眼花患者,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我国民间验方中,有不少就是用松子治病的。如用松子仁15克,每日早晚各服1次,可用于治疗老年人体虚便秘;用松子仁10~15克,当归、桂枝、羌活各6克,加黄酒和水等量合煎,每日1剂,分2次服,可治风湿性关节炎。

更多中医书籍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张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