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土茯苓(图缺)
利湿分消.皆谓邪留下部.舒筋定痛.多因毒伏经中.以能制轻粉之留邪.入胃通肝及肾.故为治下疳之良剂.性平味淡而甘.可助土以强脾.藉遗粮而当谷.(土茯苓一名仙遗粮.味甘淡而平.益脾胃.化湿邪.服之可当谷不饥.故有遗粮之名.今人概以治杨梅恶疮.毒窜筋骨.肌肉溃烂等证.亦不过因土茯苓之味甘淡.甘能解毒.淡可分消.又能益脾胃.使土旺湿除.肌肉自愈之意.非土茯苓可以治疮也.)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土茯苓(图缺)
利湿分消.皆谓邪留下部.舒筋定痛.多因毒伏经中.以能制轻粉之留邪.入胃通肝及肾.故为治下疳之良剂.性平味淡而甘.可助土以强脾.藉遗粮而当谷.(土茯苓一名仙遗粮.味甘淡而平.益脾胃.化湿邪.服之可当谷不饥.故有遗粮之名.今人概以治杨梅恶疮.毒窜筋骨.肌肉溃烂等证.亦不过因土茯苓之味甘淡.甘能解毒.淡可分消.又能益脾胃.使土旺湿除.肌肉自愈之意.非土茯苓可以治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