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眭氏 年近六旬,肢麻头晕屡发。今春头右畔麻至舌尖,言蹇目红,龈浮齿痛,厥阳升逆,鼓煽痰火,入窍入络,轻为麻瞀,甚则口眼 僻,手足不随,偏枯类中,由来者渐矣。用滋阴镇阳以熄风,缓效为宜。熟地(四钱)、钩藤(三钱)、石斛、杞子、茯神、白芍、牡蛎、磁石(各二钱)、羚羊角(七分)、山栀、甘菊(俱炒。各一钱)。十数服症减,去磁石,加冬桑叶、黑芝麻,再去钩藤、栀、菊、羚角等,加潞参,以桑甚熬膏,及阿胶和丸。渐安。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眭氏 年近六旬,肢麻头晕屡发。今春头右畔麻至舌尖,言蹇目红,龈浮齿痛,厥阳升逆,鼓煽痰火,入窍入络,轻为麻瞀,甚则口眼 僻,手足不随,偏枯类中,由来者渐矣。用滋阴镇阳以熄风,缓效为宜。熟地(四钱)、钩藤(三钱)、石斛、杞子、茯神、白芍、牡蛎、磁石(各二钱)、羚羊角(七分)、山栀、甘菊(俱炒。各一钱)。十数服症减,去磁石,加冬桑叶、黑芝麻,再去钩藤、栀、菊、羚角等,加潞参,以桑甚熬膏,及阿胶和丸。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