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太阳〕羌活黄芩汤羌 芩 陈 草 前胡 猪苓 知母口渴加麦冬、石膏。
〔少阳〕小柴胡汤见一卷温症。口渴去半夏,加麦冬、石膏。
〔阳明〕竹叶石膏汤见一卷伤风。痰多加橘红、贝母。
〔太阴〕桂枝汤桂 芍 草 姜 枣
〔太阴〕建中汤见二卷衄血。
〔少阴〕白虎汤见一卷中风。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汤。
〔厥阴〕三黄石膏汤见一卷疫。
〔厥阴〕鳖甲牛膝汤鳖甲 牛膝 当归 陈皮 柴胡 热甚加麦冬、石膏,口渴加花粉。
〔肺疟〕桂枝加芍药汤桂 芍 草 姜 枣 倍芍药用。
〔心疟〕桂枝黄芩汤即桂枝汤加黄芩。
〔肝疟〕四逆汤附子 姜 草
〔脾疟〕橘皮散橘红、姜汁浸者,焙干研末,枣汤下三钱。
〔肾疟〕桂枝加归芍汤即桂枝汤加归、芍。
〔胃疟〕二陈汤见一卷中风。
〔风疟〕芎苏饮见二卷咳嗽。
〔寒疟〕露姜煎生姜四两,捣汁露一宿,凡治疟汤剂露一宿者,取白露降则暑热除之意。
〔暑疟〕白虎汤见一卷中风。
〔湿疟〕柴平煎小柴胡汤合平胃散。
〔湿疟〕胃苓汤见一卷中风。
〔湿热〕白虎苍术汤见一卷中风。
〔牝疟〕蜀漆散蜀漆 云母(烧二昼夜) 龙骨( ) 研末水调。
〔寒疟〕柴胡姜桂汤柴 姜 桂 芩 草 花粉 牡蛎
〔食疟〕养胃汤参 术 陈 夏 苓 朴 砂 曲 丁香 木香 藿香 麦芽 草 莲子(各七分)
加姜。
〔涤痰〕平胃散见一卷中风。
〔疫疟〕达原饮见一卷疫。
〔疫疟〕五氲丹芩 连 柏 草 香 附 紫苏 用大黄熬膏为丸,辰砂、雄黄为衣。
〔疫疟〕不换金正气散平胃散加半夏、藿香。
〔鬼疟〕内补建中汤黄 建中汤加当归。
〔补气〕补中益气汤见一卷中风。
〔疟母〕鳖甲煎丸鳖甲灰(酒浸煮汁,一两二钱) 柴胡 白芍 丹皮 虫 乌扇 鼠妇 蜣螂(各四钱)
桂枝 阿胶(各三钱) 黄芩 桃仁 干姜 大黄 半夏 人参 浓朴 蜂房 石苇 紫葳(各二钱) 葶苈瞿麦(各一钱五分) 赤硝(一两) 以鳖甲汁为丸。
〔散邪〕祛疟饮柴 苏 槟 陈 楂 枳 草 二母 水煎,露一宿。
〔散郁〕逍遥散见一卷火。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太阳〕羌活黄芩汤羌 芩 陈 草 前胡 猪苓 知母口渴加麦冬、石膏。
〔少阳〕小柴胡汤见一卷温症。口渴去半夏,加麦冬、石膏。
〔阳明〕竹叶石膏汤见一卷伤风。痰多加橘红、贝母。
〔太阴〕桂枝汤桂 芍 草 姜 枣
〔太阴〕建中汤见二卷衄血。
〔少阴〕白虎汤见一卷中风。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汤。
〔厥阴〕三黄石膏汤见一卷疫。
〔厥阴〕鳖甲牛膝汤鳖甲 牛膝 当归 陈皮 柴胡 热甚加麦冬、石膏,口渴加花粉。
〔肺疟〕桂枝加芍药汤桂 芍 草 姜 枣 倍芍药用。
〔心疟〕桂枝黄芩汤即桂枝汤加黄芩。
〔肝疟〕四逆汤附子 姜 草
〔脾疟〕橘皮散橘红、姜汁浸者,焙干研末,枣汤下三钱。
〔肾疟〕桂枝加归芍汤即桂枝汤加归、芍。
〔胃疟〕二陈汤见一卷中风。
〔风疟〕芎苏饮见二卷咳嗽。
〔寒疟〕露姜煎生姜四两,捣汁露一宿,凡治疟汤剂露一宿者,取白露降则暑热除之意。
〔暑疟〕白虎汤见一卷中风。
〔湿疟〕柴平煎小柴胡汤合平胃散。
〔湿疟〕胃苓汤见一卷中风。
〔湿热〕白虎苍术汤见一卷中风。
〔牝疟〕蜀漆散蜀漆 云母(烧二昼夜) 龙骨( ) 研末水调。
〔寒疟〕柴胡姜桂汤柴 姜 桂 芩 草 花粉 牡蛎
〔食疟〕养胃汤参 术 陈 夏 苓 朴 砂 曲 丁香 木香 藿香 麦芽 草 莲子(各七分)
加姜。
〔涤痰〕平胃散见一卷中风。
〔疫疟〕达原饮见一卷疫。
〔疫疟〕五氲丹芩 连 柏 草 香 附 紫苏 用大黄熬膏为丸,辰砂、雄黄为衣。
〔疫疟〕不换金正气散平胃散加半夏、藿香。
〔鬼疟〕内补建中汤黄 建中汤加当归。
〔补气〕补中益气汤见一卷中风。
〔疟母〕鳖甲煎丸鳖甲灰(酒浸煮汁,一两二钱) 柴胡 白芍 丹皮 虫 乌扇 鼠妇 蜣螂(各四钱)
桂枝 阿胶(各三钱) 黄芩 桃仁 干姜 大黄 半夏 人参 浓朴 蜂房 石苇 紫葳(各二钱) 葶苈瞿麦(各一钱五分) 赤硝(一两) 以鳖甲汁为丸。
〔散邪〕祛疟饮柴 苏 槟 陈 楂 枳 草 二母 水煎,露一宿。
〔散郁〕逍遥散见一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