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证治裁》 附方

    作者: 林佩琴

    〔平肝〕左金丸见一卷火。

    〔平肝〕戊己汤见本卷饮食。

    〔胃寒〕吴茱萸汤吴萸 人参 姜 枣

    〔行滞〕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加 木香 砂仁

    〔镇逆〕旋复代赭汤人参 甘草 旋复花 代赭石 半夏姜枣

    〔除痰〕二陈汤见一卷中风。

    〔扶阳〕理中汤见一卷湿。

    〔祛风〕真武汤见二卷喘。

    〔消痞〕生姜泻心汤见本卷饮食。

    〔液虚〕大半夏汤半夏 人参 白蜜

    〔行水〕小半夏汤半夏 姜

    〔化痰〕温胆汤见一卷温。

    〔伏蛔〕理中安蛔汤参(三钱) 术 苓 姜(各一钱半) 川椒(炒,十四粒) 乌梅(三个)

    不用甘草,忌甜。

    〔蛔厥〕乌梅丸乌梅 细辛 附子 桂枝 人参 黄柏 当归 川椒 干姜 黄连

    〔伏蛔〕安胃丸乌梅 川椒 川附 桂枝 干姜 黄柏 黄连 川楝子 广皮 青皮 白芍 人参

    〔止呕〕半夏泻心汤见一卷温。

    〔暴吐〕生姜橘皮汤橘皮 姜

    〔呕吐〕橘皮半夏汤橘皮 半夏 姜

    〔暴吐〕枳桔汤枳 桔 陈 朴 木香

    〔反胃〕金花丸生南星 生半夏(各一两) 天麻(五钱) 雄黄(二钱) 白面(三两) 滴水为丸,姜汤下。

    〔去积〕紫沉丸杏 蔻 陈 夏 砂仁 乌梅 丁香 槟榔 沉香 木香 巴霜 醋糊丸。

    〔通闭〕半夏生姜大黄汤夏 姜 大黄

    〔泄饮〕猪苓汤猪苓 赤苓 白术

    〔吐厥〕橘皮汤橘皮 生姜

    〔散逆〕橘皮竹茹汤橘皮 竹茹 加姜汁 人参 甘草 大枣

    〔逐寒〕半夏干姜汤半夏 干姜 浆水煎。

    〔温胃〕红豆丸丁香 胡椒 砂仁 红豆(各二十一粒) 姜汁糊丸,以大枣一枚去核,填入一丸,煨熟嚼之。

    〔脾郁〕归脾汤见二卷劳瘵。

    〔漏气〕麦冬汤麦冬 参 术 陈 苓 竹茹 甘草 芦根 玉竹 陈米 姜

    〔走哺〕人参汤人参 黄芩 知母 玉竹 芦根 竹茹 白术 栀子 陈皮 石膏

    〔镇坠〕灵砂丹见二卷喘。

    〔镇逆〕养正丹硝石 硫黄(各一两) 研末,入瓷器内微火炒,再研,次用水飞。元精石(一两)

    五灵脂 青皮 陈皮(各二两) 醋糊丸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一名来复丹,又名黑锡丹。

    〔胃虚〕比和饮四君子汤加 陈皮 砂仁 藿香 神曲 陈米 伏龙肝 姜 枣

    〔止吐〕藿香安胃散橘皮 人参 丁香 藿香(各二钱五分)

    〔清胃〕竹叶石膏汤见一卷伤风。

    〔劫饮〕二术二陈汤见二卷痰饮。

    〔和脾〕温胃饮见一卷中风。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
  • 作者:
    吴谦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