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证治裁》 附方

    作者: 林佩琴

    〔通治〕定喘汤麻 杏 芩 夏 草 白果 款冬 苏子桑皮

    〔补摄〕六味丸见一卷中风。

    〔发散〕三拗汤见本卷哮。

    〔解利〕华盖散见本卷咳嗽。

    〔痰火〕麻杏石甘汤麻 杏 石 草

    〔饮邪〕桂枝加朴杏汤桂 芍 草 姜 枣 朴 杏

    〔暑 〕香薷饮见一卷中风。

    〔暑 〕白虎汤见一卷中风。

    〔利湿〕四苓散见一卷温。

    〔散邪〕麻黄汤麻 桂 杏 草

    〔肺胀〕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见本卷咳嗽,此加石膏。

    〔水停〕越婢加半夏汤见本卷咳嗽。

    〔水逆〕真武汤术 附 苓 芍 姜

    〔气痰〕温胆汤见一卷温。

    〔火痰〕清膈煎广皮(钱半) 贝母 浮石(各二钱) 胆星(一钱) 木通(钱半) 白芥子(七分)

    〔怒喘〕三因四七汤苓 夏 苏 朴 姜 枣

    〔肺虚〕生脉散参 五味 麦冬

    〔胃虚〕人参五味汤参 术 广皮(各一钱) 五味(九粒) 麦冬 杏仁(各八分) 姜(三片)

    枣(二枚)

    〔引火〕七味八味丸见一卷中风。八味丸加牛膝、车前,名肾气丸。

    〔纳气〕都气丸六味丸加五味子。

    〔产喘〕参苏饮人参(一两) 苏木(二两)

    〔败血〕血竭散血竭 没药(各一钱) 以陈酒、童便各半煎沸调服。

    〔老人〕杏仁丸杏仁 核桃肉 蜜丸。

    〔虚衰〕嵩崖脾肾丸肾气丸加骨脂、益智、砂仁。

    〔支饮〕苓桂术甘汤苓 桂 术 草

    〔少气〕保元汤见一卷火。

    〔少气〕异功散见一卷中风。

    〔气逆〕四磨汤见本卷哮。

    〔气逆〕七气汤参 桂 夏 草 姜

    〔气逆〕杏子汤麻 桂 杏 芍 姜 天冬

    〔降气〕苏子降气汤见本卷失音。

    〔肾气〕麻黄附子细辛汤麻 附 辛

    〔气冲〕灵砂丹水银 硫黄 二味炒成砂子,入水火鼎 炼为末,糯米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饮下。

    〔肺寒〕参苏温肺汤参 苓 术 草 桂 夏 陈 苏 五味 木香 桑皮 姜

    〔寒包热〕麻黄定喘汤即前定喘汤。

    〔久嗽〕人参定喘汤人参 麻黄 炙草 阿胶 半夏(各一钱) 五味 桑皮(各五分) 粟壳(二分)

    姜(三片)

    〔痰喘〕千缗汤半夏(七粒) 皂角(去皮弦) 炙草(各一寸) 姜(二片)

    〔胶痰〕导痰汤见一卷中风。

    〔喘嗽〕九宝汤麻 杏 苏 桂 陈 荷 姜 草 桑皮 腹皮 乌梅

    〔喘嗽〕安嗽化痰膏见本卷咳嗽。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