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经言∶精气夺则虚。凡营虚卫虚,上损下损,不外精与气而已。精气内夺,则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甚而为瘵,乃精与气虚惫之极也。《素问》论五劳,谓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金匮》论五劳,谓肺劳损气,心劳损神,脾劳损食,肝劳损血,肾劳损精。越人谓自上损下者,一损肺,劳嗽。二损心,盗汗。三损胃,食减。四损肝,郁怒。五损肾,淋漏。过胃则不治。自下损上者,一损肾,遗浊经闭。二损肝,胁痛。三损脾,胀泻。四损心,惊悸不寐。五损肺,喘咳。过脾则不治。诚以脾胃为精与气生化之源也,故治虚劳,以能食为主。考《难经》治法,损其肺者益其气,保元汤。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八珍汤。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四君子汤。损其肝者缓其中,牛膝丸。损其肾者益其精,金刚丸、煨肾丸。此固治损之要矣,尤必辨其阳虚阴虚。经曰∶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凡怯寒少气,自汗喘乏,食减无味,呕胀飧泄,皆阳虚症也。此脾肺亏损,由忧思郁结,营卫失和,惟四君、保元、养营、归脾诸汤宜之。若怔忡盗汗,咳血吐衄,淋遗崩漏,经闭骨蒸,皆阴虚症也。此心肝肾亏损,由君相火炎,精髓枯竭,惟补心、三才、六味、大造、固本诸汤宜之。又若肾中真阳虚者,右尺必弱。宜甘温益火之品,补阳以配阴,八味丸。或景岳右归饮,右归丸。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肾中真阴虚者,左尺细数。宜纯甘补水之品,滋阴以配阳,六味丸加杞子、鱼膘。或景岳左归饮,左归丸。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也。阳虚不复,久则吸短偏卧,脉弱阳痿;宜参、术、归、 、杞子、山药、胡桃、龙眼、莲、枣、沙苑子、骨脂、人乳、鹿茸、鹿胶、羊肉、羊肾、海参。阴虚不复,久则咽疮音哑,色悴肌羸,宜麦、味、杏、贝、熟地、首乌、苁蓉、燕窝、乌鸡、阿胶、淡菜、秋石、河车、猪羊髓、龟胶、白蜜。而劳瘵成矣。由是火炎于上,为嗽血,宜五汁膏。为潮热;宜清骨散。火动于下,为遗浊,宜龙齿丸。为泄泻,宜三白广生汤。而治疗难矣。
夫水为万物之元,孙真人所以云补脾不若补肾;土为万物之母,许学士所以云补肾不若补脾。然喜燥者脾,喜凉者肾;欲补肾,易伤脾;欲补脾,易伤肾。不知土为金母,金为水母。劳瘵至阳虚泄泻,宜温以补脾,然补脾须不碍肺;劳瘵至阴虚嗽热,宜润以滋肾,然滋肾须不妨脾。补脾佐以五味、杞子。滋肾佐以莲实、砂仁。不得偏用辛温以助火,桂附之属。亦不得偏用苦寒以戕胃。知柏之属。且虚劳以受补为可治,不受补为不治。如人参之甘温,则大热可除,乃阳生阴长之理,所谓血脱者益,而葛可久治劳十方,用参术者七也。
故曰∶土旺而金生,勿拘拘于保肺;水壮而火熄,勿汲汲于清心。
夫五劳者,劳伤五脏,乃虚损之源。而六极七伤,又虚损之流极,劳瘵之深根也。如皮毛枯槁,为肺劳;
人参黄 散。血脉不荣,为心劳;大五补丸。食少肌瘦,为脾劳;橘皮煎,血虚筋缓,为肝劳;黑丸。腹肿足弱,为肾劳。肾气丸。六极者,数转筋,指甲痛,为筋极;滋补营养丸、酒煮木瓜粥。牙痛踵痛,不耐久立,为骨极;茸珠丸。面色无华,头发坠落,为血极;补营汤。肤如虫行,体肉干黑,为肉极;参苓丸。肌无膏泽,目无精光,羸瘦肌痒,搔则成疮,为精极;巴戟丸。胸胁逆满,吸短难言,为气极。益气丸。七伤者,一阴寒,二阴痿,三里急,四精漏,五精少,六精滑,七窍数。并宜锁阳丹,九龙丹。
几虚损症,多起于脾胃。劳瘵症,多起于肾经。虚损潮热,多起于内伤。劳瘵阴虚火动,多起于伤风似疟。
虚损蒸蒸发热,按至皮肤间甚热,不能食,不觉瘦,脉豁大,重按无力。劳瘵骨蒸,按之皮肤不热,按之筋骨乃热,能食而瘦,脉弦数。虚损转潮热泄泻,脉短数者,不治。劳瘵转阴虚火动,喉痛脉细数死。虚症颊赤或唇红,阴虚逼阳于上也。音喑,肾气竭也。咳而喘急,肺虚气不归肾也。喉干咽痛,真水涸,虚火炎也。
不眠恍惚,血不养心,神不能藏也。时多烦躁,阳中无阴,柔不济刚也。饮食不甘,肌肉渐消,脾元败也。盗汗不止,有火则阴不能摄,无火则阳不能固也。骨痛如折,肾主骨,真阴竭也。筋急酸痛,水亏木燥,肝失养也。足心如烙,虚火烁阴,涌泉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