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经图翼》 席弘赋

    作者: 张介宾

    (针灸大全。)

    凡欲行针须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阴阳男女别。气刺两乳求太洲,未应之时泻列缺。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耳聋气痞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谁知天突治喉风,虚喘须寻三里中。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又太冲。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心疼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但患伤寒两耳聋,耳门听会疾如风。五般肘痛寻尺泽,冷渊针后却收功。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大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委中专治腰间痛,脚膝肿时寻至阴。气滞腰疼不能立,横骨大都堪救急。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期门穴主伤寒患,七日过经犹未汗。但向乳根二肋间,又治妇人生产难。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向人容易说。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人中治癫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须饶。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冷嗽先宜补合谷,却有针泻三阴交。牙痛腰疼并喉痹,二间阳溪疾怎逃。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浮风劳。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针烧。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脚疼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转筋目眩针鱼际,承山昆仑立便消。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如吹毛。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俞针用烧。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绝根苗。阳明二日寻风府,呕吐休言上脘遥。妇人心痛丰隆穴,男子 三里高。小便不禁关元好,大便闭涩大敦烧。腕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从来风府最难针,须用工夫度浅深。倘尚膀胱气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寻。若逢七疝和阴痛,阴交照海曲泉针。仍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更如神。小肠气结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待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岂人知?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尾 。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更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腰连胯痛势必大,急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逼针泻气须令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左右拈针随子午,抽针行气自迢迢。用针补泻分明说,更用搜穷本与标。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学人潜心宜熟读,席弘治病最名高。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佚名
  • 作者:
    未知
  •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作者:
    武之望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