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经图翼》 南北政说(附∶阴阳交、尺寸反。)

    作者: 张介宾

    南北政图(图缺)

    南北政者,五运以土为尊,居中央而统于金木水火。故十干以甲己年土运为君象,主南面行令而为南政;其余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八年为臣象,皆北面受令而为北政。南政北政,脉当各有不应。若当应不应,不当应而应者,乃谓之阴阳交,尺寸反,斯为害矣。

    南政年脉不应图(图缺)

    甲己年为南政

    北政年脉不应图(图缺)

    乙丁辛癸丙戊庚壬年为北政

    南北二政,运有不同,上下阴阳,脉有不应。五营运大论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也。倘粗工不知而呼寒呼热,妄施治疗,害莫大矣。

    南北政者,即甲己为南政,余为北政是也。至真要大论曰∶阴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谓南政之年,南面行令,其气在南,所以南为上而北为下,司天在上,在泉在下,人气应之,故寸为上而尺为下,左右俱同。北政之岁,北面受令,其气在北,所以北为上而南为下,在泉应上,司天应下,人气亦应之,故尺应上而寸应下,司天应两尺,在泉应两寸,地之左间为右寸,右间为左寸,天之左间为左尺,右间为右尺,正与男子面南受气,女子面北受气之理同也。

    脉有不应者,谓阴之所在,脉乃沉细,不应本脉也。阴者,言六气有三阴三阳,而三阴之位,则少阴居中,太阴居左,厥阴居右。脉之不应者,乃以三阴之中少阴所居之处言之,而又分南北二政以定其上下也。故至真要大论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又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正以北政之年,司天应尺而在泉应寸也。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右者右寸也,以少阴居厥阴之左,而以地之左间为右寸也。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左者左寸也,以少阴居太阴之右,而以地之右间为左寸也。南政之年,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寸口者两寸也,正以南政之年,上为寸而下为尺也。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右者右寸也,以少阴居厥阴之左,而当右寸之位也。太阴司天则左不应,左者左寸也,以少阴居太阴之右,而当左寸之位也。此经文虽未尽言,然北举在泉,则天在其中矣;南举司天,则泉在其中矣。故又曰∶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反其诊者,谓南北相反而诊之,当自见矣。故北政之年,少阴司天则两尺不应;太阴司天则少阴在右,所以右尺不应;厥阴司天则少阴在左,所以左尺不应。南政之年,少阴在泉则两尺不应;太阴在泉则少阴在右,所以右尺不应;厥阴在泉则少阴在左,所以左尺不应也。阴之所在,义详运气类五。

    阴阳交、尺寸反者,如其年少阴在左,当左脉不应,而反见于右;阳脉本在右,而反互移于左,是少阴所易之位,非少阳则太阳脉也,故曰阴阳交,交者死,惟辰戌丑未寅申巳亥八年有之。尺寸反者,如其年少阴在尺,当尺不应,而反见于寸;阳本在寸,而反移于尺,故曰尺寸反,反者死,惟子午卯酉年有之。然必也阴阳俱交,始为交也;尺寸俱反,始为反也。若但本位当应而不应者,乃阴气之不应也,止疾而已,不在阴阳交、尺寸反之例,不可胶柱。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