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经》 八

    作者: 张介宾

    二阳之病发心脾,其传为风消。一阳发病,其传为隔。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

    (见疾病类六。)

    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

    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

    (疾病四十六。)

    心脉微小为消瘅。肺脉微小为消瘅。肝脉微小为消瘅。脾脉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脾脉微小为消瘅。肾脉微小为消瘅。

    (脉色十九。)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疾病七十六。)

    五脏脆者,皆善病消瘅易伤。

    (藏象二十八。)

    中热消瘅则便寒。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论治二。)

    瘅成为消中。

    (疾病七十七。)

    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

    (疾病二十九。)

    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胆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寒者不嗜食。冬伤于寒,春生瘅热。

    (脉色三十三.)

    肾所生病为黄胆。

    (疾病十。)

    凡治消瘅,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隔则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疾病七十八。)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膈。

    (脉色二十四。)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通。

    (疾病二十八。)

    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虫为下膈,下膈者,食 时乃出。

    (针刺四十八。)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