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经》 六

    作者: 张介宾

    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寒气上入于肠胃则 胀, 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

    (见疾病类二.)

    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

    (脉色二十一。)

    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肾脉微急为奔豚。

    (脉色十九。)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

    (脉色三十四。)

    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

    (脉色十九。)

    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脉色十六。)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三阳急为瘕。

    (脉色二十四。)

    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

    (脉色十一。)

    手少阴之筋病内急,心承伏梁。

    (疾病六十九。)

    颊下逆颧为大瘕。

    (疾病四十四。)

    小肠移热于大肠,为 瘕。

    (疾病四十六。)

    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

    (经络二十七。)

    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

    (经络十二。)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论治十三。)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