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经》 八

    作者: 张介宾

    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见经络类二十二。)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疾病五。)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

    (疾病五。)

    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脉色十。)

    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脉软而动,九窍皆沉。

    (疾病七。)

    跷脉气不荣则目不合。

    (经络二十八。)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

    (疾病九十七。)

    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脉色三十三。)

    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目为之眩。

    (疾病七十九.)

    精锐者,耳聋。液脱者,耳数鸣。气脱者,目不明。

    (藏象二十五。)

    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 瞑目。

    (疾病四十六。)

    太阳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所谓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KT KT 无所见也。厥阴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搏而热,故嗌干也。

    (疾病十一。)

    岁太阴在泉,民病耳聋浑浑 。

    (运气二十五。)

    足阳明之筋,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疾病六十九。)

    督脉为病,嗌干。

    (经络二十七。)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疾病六。)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

    (疾病三十五。)

    手少阴,虚则不能言。手阳明,实则龋聋。足太阳,实则鼽窒,虚则鼽衄。足阳明,气逆则喉痹瘁喑。

    (经络五。)

    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曰∶胞之络脉绝也。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疾病六十一.)

    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脉色二十四。)

    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针刺四十五。)

    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

    (疾病八十二。)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

    (脉色二十。)

    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脉色二十四。)

    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

    (疾病十四。)

    搏阴则为喑。

    (疾病二十五。)

    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喑。

    (疾病三十八。)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藏象十一。)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