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素问·脉要精微论》)
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
(此言诸病痈肿而有兼筋挛骨痛者也。诸家以痈肿、筋挛、骨痛,释为三证,殊失经意。观下文曰此寒气之肿,则其所问在肿,义可知矣。)
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
(惟风寒之变在经,所以兼筋骨之痛。今有病大项风、虾蟆瘟之属,或为头项咽喉之痈,或为肢节肌肉之肿,正此类也。八风义,详运气类三十五.)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四时之病,实时气也。治之以胜,如《至真要大论》曰∶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此之谓也。)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素问·脉要精微论》)
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
(此言诸病痈肿而有兼筋挛骨痛者也。诸家以痈肿、筋挛、骨痛,释为三证,殊失经意。观下文曰此寒气之肿,则其所问在肿,义可知矣。)
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
(惟风寒之变在经,所以兼筋骨之痛。今有病大项风、虾蟆瘟之属,或为头项咽喉之痈,或为肢节肌肉之肿,正此类也。八风义,详运气类三十五.)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四时之病,实时气也。治之以胜,如《至真要大论》曰∶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