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经》 十九、骨空

    作者: 张介宾

    (素问骨空论)

    辅骨上横骨下为楗,

    (辅骨,膝辅骨。横骨,前阴横骨。是楗为股骨也。楗音健,刚木。)

    挟髋为机,

    (髋,尻也,即臀也,一曰两股间也。机,枢机也。挟臀之外,即楗骨上运动之机,故曰挟髋为机,当环跳穴处是也。髋音宽。 音谁。)

    膝解为骸关,

    (骸,说文云∶胫骨也。胫骨之上,膝之节解也,是为骸关。骸音鞋。)

    挟膝之骨为连骸,

    (膝上两侧,皆有挟膝高骨,与骸骨相为接连,故曰连骸。)

    骸下为辅,

    (连骸下高骨,是为内外辅骨。)

    辅上为 ,

    (辅骨上向膝后曲处为 ,即委中穴也。 音国。)

    上为关,

    ( 上骨节动处,即所谓骸关也。)

    头横骨为枕。

    (脑后横骨为枕骨。)

    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伏菟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穴。

    (此与水热穴论同,亦骨空也,故并及之,详针刺类三十八。菟,兔、徒二音。)

    髓空在脑后五分,在颅际锐骨之下,

    (髓,脑髓也。髓空,即风府也,在脑后入发际一寸,督脉穴。)

    一在龈基下,

    (唇内上齿缝中曰 交,则下齿缝中当为 基,今曰 基下者,乃颐下正中骨罅也。王氏曰∶当颐下骨陷中有穴容豆,中诰图经名下颐。 音银。)

    一在项后中、复骨下,

    (即大椎上骨节空也。复当作伏,盖项骨三节不甚显,故云伏骨下也。)

    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

    (风府上,脑户也,督脉穴。)

    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

    (脊骨之末为尻骨。尻骨下空,长强也,督脉穴。)

    数髓空,在面挟鼻,

    (数,数处也。在面者,如足阳明之承泣、巨,手太阳之颧 ,足太阳之睛明,手少阳之丝竹空,足少阳之瞳子 、听会。挟鼻者,如手阳明之迎香等处。皆在面之骨空也。)

    或骨空在口下,当两肩。

    (足阳明大迎分也,亦名髓孔。)

    两膊骨空,在膊中之阳。

    (膊,肩膊也。中之阳,肩中之上 也,即手阳明肩 之次。)

    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

    (臂阳,臂外也。去踝四寸两骨之间,手少阳通间之次也,亦名三阳络。)

    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股阳,股面也。出上膝四寸,当足阳明伏兔、阴市之间。)

    骨空,在辅骨之上端。

    ( ,足胫骨也。 骨之上为辅骨。辅骨之上端,即足阳明犊鼻之次。 ,形敬切,又音杭。)

    股际骨空,在毛中动下。

    (毛中动下,谓曲骨两旁股际,足太阴冲门动脉之下也。)

    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

    (即尻上两旁,足太阳八 穴也。)

    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

    (扁骨者,对圆骨而言。凡圆骨内皆有髓,有髓则有髓孔。若扁骨则但有血脉渗灌之理凑而内无髓,故凡诸扁骨以渗灌易髓者,则无髓亦无空矣,此胁肋诸骨之类是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