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理疗学》 二、调制中频电流的特点

    (一)这是用10~150Hz的低频电流调制的“外生”中频电流。兼有低、中频两种电疗的特点。

    (二)不同波型和频率交替出现,可以克服机体对电流的适应性。

    (三)调幅波(或调制深度)可以改变,用以改变刺激的强度(图4.3.3)。调制深度小(25-50%)电流的兴奋作用弱,调制深度大(75-100%)电流的兴奋作用强。

    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的主要波型

    图4.3.1 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的主要波型

    不同调幅度的波形

    图4.3.3 不同调幅度的波形 Ma=调幅度

    (四)断调波型中,加入可调的断电时间,以使治疗失神经肌肉时,可让肌肉得到不同时间的休息,克服了干扰电流中无通电间歇或间歇过短的缺点。

    (五)选用半波的调制波型电流时,有类似间动电或直流电的作用。可以作药物离子导入用。而它具有更显著的刺激作用及对深部组织的刺激和改善营养的作用。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
  • 作者:
    罗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