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灵枢·口问篇》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有物有声谓之呕吐,此言有声无物者也。凡谷入胃,化精气而上注于肺,因有故寒气在胃,新故相乱,真气邪气相攻相并而上逆,乃为哕也。肺气主降,用针补手太阴经以降逆也;肾为胃关,泻足少阴经以利其关,使胃中邪气下行则愈。后世之呃逆,古亦名哕。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灵枢·口问篇》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有物有声谓之呕吐,此言有声无物者也。凡谷入胃,化精气而上注于肺,因有故寒气在胃,新故相乱,真气邪气相攻相并而上逆,乃为哕也。肺气主降,用针补手太阴经以降逆也;肾为胃关,泻足少阴经以利其关,使胃中邪气下行则愈。后世之呃逆,古亦名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