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灵素节注类编》 噎膈反胃

    作者: 未知

    《灵枢·上膈篇》帝曰∶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下膈者,食 时乃出,余未得其意,愿卒闻之。岐伯曰∶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廓,卫气不营,邪气居之。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已留,留则痈成,痈成则下管约。其痈在管内者,即而痛深;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

    马注∶膈者,膈膜也,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所以遮隔浊气,不使上熏心肺也。然有膈上之病者,乃气使然,食饮一入,实时还出;有膈下之病者,乃虫使然,食饮周时,始复外出,由于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以致寒汁流于肠中,则虫因寒聚于下脘,脐上二寸也,虫聚下脘,故肠胃充廓,卫阳之气不得上营,邪气居之,其虫因食而上,上则下脘虚而邪气胜,积聚而成壅,壅则下脘约,约者闭也。其壅在脘内者,按之其痛深,壅在脘外者,按之其痛浮,壅之皮上热,以其阻闭在下,故食饮 时乃出也。楠按∶《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阳发病,其传为膈。又曰∶三阳结,谓之隔。盖一阳者,少阳经也,少阳为枢,枢病而气阻滞不转,故久而传变为膈病也。三阳者,太阳经也,太阳为开,其气由内以达外者,其经结而不开,则内阻隔而不流通。是皆言阳气郁逆而成膈病,即此条所云气为上膈者也。又云下膈者,以寒汁流于肠中,积聚结而成痈,当以通阳破瘀为主,治与一阳发病、三阳结之证源不同也。又言卫气不营者,以卫气起于下焦,营气起于中焦,卫气自下而升,与营气交通,由胸而分行营卫,今下脘积聚而卫不得交营,则阴阳正气失位,邪僻之气居之,而充廓于肠胃,故饮食 时不化而复出,其与后世名反胃病者相类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
  • 作者:
    韩懋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