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栏目导航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药材
中医药方
知识杂集
中医古籍
十四经发挥钞
叔和脉诀.诊法捷要
四言药性
孙眞人千金方衍义
山胁家方函
拾全药案
中医书籍
《皮肤性病学》
《盘珠集胎产症治》
《脾胃论》
《评注产科心法》
《评琴书屋医略》
《全生指迷方》
知识杂集
中草药的贮存加工技术
适宜秋季采收的中药材
柴山药的粗加工
昆虫性药材的贮藏方法
灵芝的开发利用
中药材种子贮存技巧
中医药方子
豆蔻固肠丸
豆蔻子八味散
豆蔻子汤
豆蔻平胃散
豆蔻拔刀
豆蔻散
中药材
小花梾木
小花清风藤
小花清风藤根
小花琉璃草
小花老鼠簕果
小花花椒
查古籍
搜索
《流行病学》 附录一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和病人及接触者的管理方法
病 名潜伏期传 染 期隔 离 期接触者观察期最长最短常见麻疹6~21天,被动免疫后可延至28天10~11天出疹前后各5天出疹后5天医学观察21天,若接受被动免疫可延长7天流行性感冒数小时~3天1~2天从潜伏期末至退热时止均有传染性,能迅速侵犯易感人群退热后2天在大流行发生时,可集体单位进行检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10天7天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病后3周大多停止排菌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但从发病日算起不得少于7天医学观察7天猩红热12小时~12天2~5天潜伏期末及整个疾病期均有传染性,恢复期后一定时间内仍有传染性病人入院隔离治疗6天即可出院医学观察7~12天百日咳2~21天10天左右潜伏期末至卡他期传染性最强,发病40天后无传染性发病后40天或出现痉咳后30天医学观察21天白喉1~6天2~4天发病开始在整个患病期均有传染性,部分病人在恢复期仍可排菌症状消失后,两次鼻咽分泌物连续培养阴性(间隔2天),可解除隔离医学观察7天伤寒5~3912~18天从潜伏期末就有传染性,相当一部分病人在恢复期头2~3周内,继续排出病原体,3%~5%可成为慢性带菌者,在此期间均有传染性应隔离至退热后15~20天,有条件的地区可于退热后第5天和第10天作两次粪便培养,阴性者可解除隔离疫源地施行终末消毒后,观察21天细菌性痢疾1~7天2~4天从发病开始就有传染性,一般症状消失后1~2周内停止排菌,迁延性病人可长期排菌,并有传染性监床症状消失后,隔日连续2次粪便培养,结果阴性者即可解除隔离,或大便正常后一周解除隔离疫源地施行终末消毒后,观察7天霍乱数小时~7天1~3天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症状期传染性最大,多数病人于恢复期2周内停止排菌,个别可超过3个月监床症状恢复后,隔日连续3次粪便培养,结果阴性者即可解除隔离接触人员隔离5天同时作医学观察与粪培养。进行交通及海港检疫病毒性肝炎甲型:15~50天
乙型:60~160天
丙型:5~12周甲型:3~4周
乙型:100天左右
丙型:6~9周甲型:自潜伏期末至出现黄疸后2~3周或更长
乙型:自潜伏期末开始有传染性,长者可达一年以上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临床期传染性最大,慢性病人亦有传染性,最长达6年以上急性病人自发病起不少于30天,托幼机构要隔离40天
急性期隔离至病情稳定,慢性病人按病原携带者处理疫源地处理后,对密切接触者观察40天
同乙型观
■
丁型:4~20周
戊型:2~9周戊型:6周急性感染后HDAg血症可持续25天,慢性感染者HDAg与抗-HD消失以前有传染性
自潜伏期末至病后2周同乙型肝炎
自发病起隔离3周同乙型肝炎
医学观察45天,免疫球蛋白预防效果报道不一脊髓灰质炎3~35天7~14天在潜伏期、全病程及病后一段时间内,均有传染性,但在发病后头10~14天中传染性较强隔离期限不少于发病后40天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0天布鲁菌病2天~2月7~14天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2~3个月,但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监床症状消失后可除隔离不检疫钩端螺旋体病1~30天7~14天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2~3个月,但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病人隔离至监床痊愈为止疟疾间日疟:12~24天最长8~12个月恶性疟:
10~15天三日疟:15~25天14天
12天
20天血中有配子母细胞的病人与病原携带者。疟疾发作次数愈多,血中配子母细胞也愈多。发病时间愈长,流行病学意义愈大病人应予以治疗,不隔离,但要灭蚊不检疫流行性乙型4~21天14天一般在发病后5天内有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不检疫脑炎传染性鼠疫腺鼠疫:2~8天肺鼠疫:数小时~3天3~6天
1~3天病情越重传染性越强腺鼠疫应隔离至淋巴肿完全痊愈出院,肺鼠疫应在监床症状消失后,痰检查3次阴性出院接触者检9天,进行预防接种或血清预防者应延至12天流行性出血热7~35天14天人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不检疫艾滋病数月至5年数月~2年自血中检出HIV抗体起即有传染性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送至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单位治疗严密观察,长期追踪,并在调查时第6个月及一年时采血检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更多中医书籍
《中医伤科按摩学》
作者:
《中医养生学》
作者:
《中医疾病预测》
作者:
《中医眼科备读》
作者:
《中医诊断学》
作者:
《中医词典》a~b
作者:
《中医词典》c~d
作者:
《中医词典》e~f~g
作者:
乙型:60~160天
丙型:5~12周甲型:3~4周
乙型:100天左右
丙型:6~9周甲型:自潜伏期末至出现黄疸后2~3周或更长
乙型:自潜伏期末开始有传染性,长者可达一年以上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临床期传染性最大,慢性病人亦有传染性,最长达6年以上急性病人自发病起不少于30天,托幼机构要隔离40天
急性期隔离至病情稳定,慢性病人按病原携带者处理疫源地处理后,对密切接触者观察40天
同乙型观
■
丁型:4~20周戊型:2~9周戊型:6周急性感染后HDAg血症可持续25天,慢性感染者HDAg与抗-HD消失以前有传染性
自潜伏期末至病后2周同乙型肝炎
自发病起隔离3周同乙型肝炎
医学观察45天,免疫球蛋白预防效果报道不一脊髓灰质炎3~35天7~14天在潜伏期、全病程及病后一段时间内,均有传染性,但在发病后头10~14天中传染性较强隔离期限不少于发病后40天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0天布鲁菌病2天~2月7~14天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2~3个月,但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监床症状消失后可除隔离不检疫钩端螺旋体病1~30天7~14天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2~3个月,但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病人隔离至监床痊愈为止疟疾间日疟:12~24天最长8~12个月恶性疟:
10~15天三日疟:15~25天14天
12天
20天血中有配子母细胞的病人与病原携带者。疟疾发作次数愈多,血中配子母细胞也愈多。发病时间愈长,流行病学意义愈大病人应予以治疗,不隔离,但要灭蚊不检疫流行性乙型4~21天14天一般在发病后5天内有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不检疫脑炎传染性鼠疫腺鼠疫:2~8天肺鼠疫:数小时~3天3~6天
1~3天病情越重传染性越强腺鼠疫应隔离至淋巴肿完全痊愈出院,肺鼠疫应在监床症状消失后,痰检查3次阴性出院接触者检9天,进行预防接种或血清预防者应延至12天流行性出血热7~35天14天人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不检疫艾滋病数月至5年数月~2年自血中检出HIV抗体起即有传染性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送至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单位治疗严密观察,长期追踪,并在调查时第6个月及一年时采血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