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冷庐医话》 疳

    治小儿疳病集圣丸,(人参、蟾蜍、川连各三钱,归身、川芎、陈皮、五灵脂、蓬莪术、夜明砂、使君子、肉芦荟、砂仁、木香各二钱,公猪胆一个,和药末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不寒不热,亦补亦消,最为稳善。《名医类案》所载单方三,亦佳。一用山楂一两,白酒曲一两,取多年瓦夜壶中人中白最多者,装入二物,炭火 存性,研细末,每服六分,滚水送下。其一用鸡蛋七枚,轻去壳,勿损衣膜,以胡黄连一两,川黄连一两,童便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浸透煮熟服之。其一用大蛤蟆十数个,打死置小口缸内,取粪蛆不拘多少,粪清浸养,盛夏三日,春末秋后四五日,以食尽蛤蟆为度,用粗麻布袋扎住缸口,倒置活水中,令吐出污秽净,置蛆于烧红新瓦上焙干食之,每服一二钱。(或用炒熟大麦面和少蜜作饼或丸令儿食。)此皆以人身气化之物,入消导药治之,可称灵妙。

    小儿无辜疳,脑后项边有核如弹丸,按之转动,软而不疼,壮热羸瘦,头露骨高,有谓妖鸟(一名夜行游女。)夜飞,其翼有毒,拂落于人家晒晾未收之襁褓衣上,儿着之则病。有斥其说为妄。谓无辜,鸟名,啼时两颔扇动如瘰 之项,小儿肝热目暗,颈核累累,其状相类,因以为名,宜用消遥散加减治之。有谓因乏乳所致,又有谓饥饱劳役,风惊暑积,八邪所致,宜用布袋丸治之。余谓妖鸟之说,无论其是否,但见项边有核,即当挑刺以药治之,若至大而溃脓,法不能疗,至其用药,则仍不外治疳病之法耳。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
  • 作者:
    张曜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