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消渴证每用凉药,然观孙文垣治消渴,小便色清而长,其味甘,脉细数,以肾气丸加桂心、五味子、鹿角胶、益智仁,服之而愈。陆养愚治消渴,喜饮热而恶凉,大便秘,小便极多,夜尤甚,脉浮按数大而虚,沉按更无力,以八味丸加益智仁煎人参胶糊丸,服之而愈。其法本于《金匮》,由火虚不能化水,故饮一斗小便亦一斗,凡见渴而水不消,小便多者,即当合参脉证,以此法治之。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治消渴证每用凉药,然观孙文垣治消渴,小便色清而长,其味甘,脉细数,以肾气丸加桂心、五味子、鹿角胶、益智仁,服之而愈。陆养愚治消渴,喜饮热而恶凉,大便秘,小便极多,夜尤甚,脉浮按数大而虚,沉按更无力,以八味丸加益智仁煎人参胶糊丸,服之而愈。其法本于《金匮》,由火虚不能化水,故饮一斗小便亦一斗,凡见渴而水不消,小便多者,即当合参脉证,以此法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