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冷庐医话》 热入心胞

    大人小儿感证,热入心胞,神昏谵语者,有犀角、羚羊角、连翘、金银花、元参、生地、人中黄、生甘草等味,送下至宝丹,往往获效,其有热邪深入发痉者,亦宜以此疗之。世人遇小儿患此证者,妄谓惊风,用针挑之,走泄真气,阴阳乘逆,转至不救。

    咸丰戊午秋日,仁和司训吴蓉峰之孙女,(十二岁),冒暑神昏谵语发痉,余以煎药投之,蓉峰之室人,复延女医视之,谓是惊风,以针挑之,次日病热转剧而殒,余甚讶药之无灵,深以为歉。庚申秋日,避难北车塔村,村中陈氏儿发热神昏,谵语发痉,余仍以前药与之,服药后酣睡汗出,似有转机,忽其戚某医来视,谓是惊风,以针挑其胸腹,其汗遂敛,病益加重,至夜即毙。同时余又治二人病情相同,皆用前药得痊,则皆不用针挑者也,始知前二人之死,非药之咎,实由误认惊风而用针挑耳,特志之以示戒。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