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临证指南医案》 噫嗳

    作者: 叶桂

    (二二) 初用辛通见效。多服不应。想雨湿泛潮。都是浊阴上加。致胃阳更困。仿仲景胃中虚。客气上逆。噫气不除例。(胃虚客气上逆)

    人参 旋复花 代赭石 半夏 茯苓 干姜

    味淡。呕恶嗳气。胃虚浊逆。

    白旋复花 钉头代赭 炒黄半夏 姜汁 人参 茯苓

    (三十) 壮年饮酒聚湿。脾阳受伤已久。积劳饥饱。亦令伤阳。遂食入反出。噫气不爽。格拒在乎中焦。总以温通镇逆为例。

    白旋复花 钉头代赭 茯苓 半夏 淡附子 淡干姜

    噫气不爽。食后甚。(脾肺郁)

    杏仁 半夏曲 橘红 浓朴 郁金 桔梗

    (二十) 多噎。胸膈不爽。胃阳弱。宜薄味。(胃阳虚)

    生白术 茯苓 新会皮 半夏曲 益智仁 浓朴 生姜

    嗳气。腹微痛。脾胃未和。(脾胃不和)

    人参 焦白芍 茯苓 炙甘草

    内经止有噫字。而无嗳字。故经云。五气所病。心为噫。又云。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夫噫嗳一症。或伤寒病后。及大病后。多有此症。盖以汗吐下后。大邪虽解。胃气弱而不和。三焦因以失职。故清无所归而不升。浊无所纳而不降。是以邪气留连。嗳酸作饱。胸膈不爽。而为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乃胃阳虚而为阴所格阻。阳足则充周流动。

    不足则胶固格阻矣。仲景立旋复代赭汤。用人参甘草养正补虚。姜枣以和脾养胃。所以安定中州者至矣。更以旋复花之力。旋转于上。使阴中格阻之阳。升而上达。又用代赭石之重镇坠于下。使恋阳留滞之阴。降而下达。然后参甘大枣。可施其补虚之功。而生姜半夏。可奏其开痞之效。而前贤治噫嗳一症。无出仲景右矣。故先生于胃虚客气上逆。及胃阳虚。脾胃不和。肺气不降而为噫嗳者。每宗仲景法加减出入。或加杏仁桔梗以开肺。智仁朴术以散满。甘草白芍以和胃。靡不应手取愈。可谓得仲景心法矣。(邹时乘)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吴普
  • 作者:
    吴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