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临证实验录》 桂枝新加汤证

    张某,男,28岁,农民。腰背疼痛半年余,时轻时重,轻时尚可轻微活动,重时俯仰转侧受限,咳嗽吸气引痛。

    乡医院以腰为肾府、劳则加剧为虚,予以补肾壮腰;或以行速善变。痛处走窜为风,予以独活寄生汤,皆无效应。

    近复痛甚,遂进城来诊。

    望其痛苦形躯。活动不灵,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询知时发热,自汗出,腰背恶风,左腿酸困发冷,饮食、二便正常。触之腰背肌肉挛急,不肿不红。诊得脉象弦缓无力。

    综观脉症,为太阳病中风,营卫不和,正气虚弱证也。

    咳嗽引痛者,乃经脉肌肉失养之挛急症也。《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又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所谓“发汗后”,系指发汗过多,气阴损伤也。“身疼痛,脉沉迟”,乃经脉失充、肌肉失养也。

    本案病前虽未经发汗,脉亦不见沉迟,然与无力而缓相近,同属正气不足。故拟桂枝新加汤治之:

    桂枝10g 白芍15g 炙草6g 党参15g 生姜10片红枣6枚二剂

    二诊:腰痛止,恶寒,汗出亦减,腿仍酸困,脉舌如前,原方再服二剂。

    按:或问桂枝新加汤、独活寄生汤皆为补气血、祛风寒之方,且独活寄生汤阵容强大,何以一效一不效?曰:独活寄生汤为补气血、益肝肾、治风寒湿痹之方。证之临床,并无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之表虚证。桂枝新加汤证属中风表虚,病机为营卫不和,气阴损伤。调和营卫,补益气阴,非独活寄生汤所宜。

    桂枝新加汤证,虽属中风表虚证,然虚象不著,发热、恶风、汗出亦表现轻微。病者多不作主症陈述,只有详细询问,或腹诊时腹壁湿润粘手可知。至于脉象,迟、缓、细、弱皆可见。

更多中医书籍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
  • 作者:
    袁氏(佚名)
  • 作者:
    黄凯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