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于某,女,16岁,学生。经常感冒,每感冒体温总达39℃~40cc,前次感冒发热,余用凉膈散治愈。昨又患痢,赤多白少,里急后重,日夜无度,候诊间,竟如厕三次。
但热(39℃)不寒,面颊红赤,口干口苦,不欲水饮,心下满闷。见食生厌,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滑数。
观其脉症,此湿热壅盛,表里俱热证也。治当表里双解,以祛其邪。拟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
葛根30g 黄芩10g 黄连10g 白芍15g 大黄10g 甘草6g 当归10g 木香6g 二剂
二诊:服药当晚,体温降至37.1℃,下痢日减至3~4次,仍有哝血,里急后重轻,胃纳已醒。舌苔黄腻,脉滑略数。
此表证已解,里邪未净。拟黄芩汤加味:
黄芩10g 白芍30g 甘草6g 黄连10g 川军10g 槟榔10g 木香6g 当归10g 二剂
三诊:大便日行二三次,无脓血,它无不适,惟困倦而已,舌苔薄黄,脉沉滑。原方减川军。三剂。
按:痢疾,兼发热头痛等表证者,宜先解表。表实无汗者,葛根汤治之;表虚有汗者,桂枝加葛根汤治之。皆须以葛根、桂枝表散药为主,且用量宜大。表里俱盛者,宜表里双解。若无表邪,则应专事攻下。攻下之用,务使湿热得尽,以免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