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从新》 明水

    一名方诸水.补阴.

    甘寒.主治明目.定心止渴.去小儿烦热.(时珍曰∶明水者、取其清明纯洁、敬之至也、周礼司 氏、以夫燧取明火于日、鉴取明水于月、以供祭祀、魏伯阳参同契云∶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淮南子云∶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注者或以方诸为石、或以为大蚌、或以为五石炼成、皆非也、按考工记云∶铜锡相半、谓之鉴燧之剂、是火为燧、水为鉴也、高堂隆云∶阳燧一名阳符、取火于日、阴燧一名阴符、取水于月、并以金作之、谓之水火之镜、此说是矣、搜神记云∶金锡之性一也、午月丙午日午时铸、为阳燧、子月壬子日子时铸、为阴燧.)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