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临床生物化学》 一、水平衡

    人体内含水量的变动与年龄(图5-1)和疾病密切相关。

    图5-1 人体水含量与年龄的关系

    小儿每日水的摄入量(含体内氧化产生的水)略大于排出量,其中约有摄入量的0.5%-3.0%保留在体内用以生长。成年人每日通过饮水(约1200ml),摄食含的水(约1000ml)和体内氧化时释放出的水(约300ml)以维持水的需要量,平均总进水量约2500ml,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小儿水交换速度比成人快,如体重7.0kg婴儿每日排出水约700ml,占细胞外液的1/3,但70kg体重的成人水交换率只占细胞外液的1/7,这就是小儿易引起脱水的原因。

    机体对水的需要量与代谢热量成正比,每天散热所需水量约占体内总量的1/4,经体表面无形蒸发散失以维持体温,每散发0.58cal热需蒸发水量约1ml,如成人每日按代谢产热2000cal计算,无形蒸发失水量约为:

    2000×1/4×1/0.58=826ml

    (1cal=4.18J)

    蒸发途径是由皮肤以所谓不显性出汗方式及呼出的水蒸气的形式排出,亦称为非显性失水。非显性失水量,加上每天最低排出尿量500ml,其总量约为1500ml,这就是每天需要补充水的数量,即临床的“生理需水量”。小儿需水量一般按每代谢100cal热需消耗120-150ml计,在禁食情况下,按基础代谢计算即60-90ml(kg·d)。

    室温30℃时,每增加1℃,机体应增加当日需水量10%-13%。体温每增加1℃代谢热卡增加12%,生理需水量也增加。疾病过程中,如气管切开、严重烧伤、腹膜炎等代谢率增加,需水量也相应增加,相反,人工冬眠及手术后,应减少需水量。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陈修园
  • 作者:
  • 作者:
    陈会撰、刘瑾补辑